
当篮网官方用一句轻飘飘的“祝愿康复顺利”,为曾凡博22天的NBA之旅画上句号时,这场始于商业算计、终于冷漠切割的合作,彻底暴露了NBA球队对中国球员的功利本质。
从9月23日签下Ex10合同,到10月15日官宣裁员,短短三周,篮网借曾凡博的中国面孔赚足中国赛流量,又在赛事结束后迅速弃子,这样的操作哪里是合作终止,分明是一场赤裸裸的过河拆桥。
而曾凡博能尽早脱离这样的处境,反而是一次及时的自我解脱。
篮网对曾凡博的利用,从签约之初就写满了功利。
谁都清楚,Ex10合同本就是NBA最边缘的临时用工协议,但篮网选择在NBA中国赛前夕签下曾凡博,动机昭然若揭。
他们需要一张中国牌激活澳门赛场的热度,需要一个能让中国球迷买单的名字。
果不其然,从媒体日的镜头聚焦,到季前赛名单的象征性入选,曾凡博成了篮网开拓中国市场的工具人。
可当中国赛落幕,现场球迷的欢呼散去,转播镜头不再追逐那张东方面孔时,篮网便毫不犹豫地按下了裁员键。
22天的体验卡,恰好覆盖了中国赛的全部周期,这样的时间巧合,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交易。
更令人唏嘘的是,篮网从始至终都没给过曾凡博公平竞争的机会。
作为一名刚从严重腰伤中恢复的球员,曾凡博仅经过20天有球训练就奔赴篮网,身体状态本就未达最佳。
4月29日的腰伤让他错过整个休赛期特训,膝盖旧伤还在持续困扰他。
可篮网既没有为他制定系统的康复计划,也没有在训练营中给予足够的磨合时间,仅在中国赛首战给了10分钟象征性出场,便将他搁置。
要知道,NBA球队对待真正想培养的球员,即便暂时无法登场,也会让其在发展联盟打磨。
而篮网对曾凡博,连下放锻炼的机会都不愿给,裁掉的时机更是选在中国赛热度消退后,这种用完即弃的态度,哪里有半分对球员的尊重?
反观曾凡博,这场“被裁”反而成了及时止损的清醒选择。
正如其工作室所言,“能站上NBA季前赛场已是宝贵经历”。
留在篮网,他只会继续被当作商业符号,而非真正的篮球运动员。
如今脱离篮网,他可以回到美国专注康复,把腰伤和膝伤彻底养好。

健康的身体才是冲击NBA的根本,更能摆脱中国市场工具人的标签,凭借自己的实力重新证明自己。
篮网的过河拆桥,本质上是NBA商业逻辑下的冷漠常态。
当中国球员的市场价值耗尽,便会被迅速抛弃。
但对曾凡博而言,这场短暂的经历不是终点,而是认清现实的起点。
他不必为这样一支只看重流量的球队惋惜,更不必因10分钟的零出手否定自己。
毕竟,篮球场上的价值从不是靠短期合同证明,而是靠健康的身体、持续的进步说话。
离开篮网,曾凡博终于能卸下商业工具的枷锁,专注于做回篮球运动员,这样的及时离开,远比留在篮网当吉祥物更有意义。
未来的路或许仍有挑战,但至少曾凡博摆脱了“被利用”的命运,能以更纯粹的心态追逐梦想。
而篮网这场过河拆桥的操作,只会让更多中国球迷看清其功利本质。
真正的篮球合作,从来不是榨取流量,而是彼此尊重、共同成长。
从这个角度看,曾凡博被裁,反而是一件幸事。